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未来力量|涓流行动2025青年环保公益精英营回顾博鱼体育- 博鱼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
2025-08-19博鱼体育,博鱼体育官方网站,博鱼体育APP下载2025年8月5日-7日,合一绿色基金会携手华泰公益基金会、南方基金慈善基金会,在南京成功开展,30名优秀青年人参与其中,从理论到实践提升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以及气候变化、自然教育的理解,拓宽环保公益和职业发展的视野,提升青年领导力,还收获了和青年同伴的友谊与持续前行的力量。
8月5日上午,李宁宁老师为涓流行动青年精英营主持了气候变化“有感而动”工作坊,引导年轻人们从自身经历和感知、生活场景出发,找到气候变化与生活和行动的连接点,进而可以回到校园开展气候行动。
李老师先让大家冥想,用生动的语言和音乐唤醒大家的气候记忆,“我们在呼吸,地球也在呼吸!”随后,伙伴们两两一组讨论写下独特的气候记忆——我们有感受,我们被影响,原来气候变化这一宏大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
紧接着,李老师用气候行动卡牌串联起极端天气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链条,拉近我们与气候变化的距离,让我们直观感受到气候变化对日常生活造成的连锁反应。
随后青年伙伴们组成五个气候共学团,用可视化的形式,分别对五个话题展开研讨:
在最后的气候小剧场里,涓流青年小伙伴们用 “趣味演绎+知识科普” 为我们贡献了五个名场面。
在笑声与掌声中,大家发现:原来气候议题和行动可以这么有趣、与自己的生活有这么多结合点!
8 月 5 日下午,邢瀚丁老师为伙伴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青年领导力工作坊。
活动以轻松的 “抛沙包叫名字” 游戏拉开序幕,让大家在互动中快速熟悉彼此的同时,领悟领导力的精髓“让对方成功”,随后的哑剧表演环节也颇具巧思,伙伴们在无声的肢体表达中,悄然提升着沟通理解与共情能力。
小组讨论时,大家围绕各自团队的管理模式畅所欲言,既有成功经验的分享,也有棘手问题的探讨,思想碰撞间迸发新的启发。各个小组的项目设计,更是将领导力思考融入实践,考验着团队的协作能力与创新思维。
邢老师强调,领导力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持续修炼的旅程——它的终极检验,在于是否能提升更多人(包括自己)的格局视野、绩效精神与人格。领导力的成长,正是在一次次实践中感受、练习,最终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共同成长。
8月6日,本次涓流暑期培训营的主场活动在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举行,主持人合一绿色基金会的吴昊亮老师开场介绍了本次培训营选题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缘由——“每个人都喜欢大自然,但常觉得自然非常遥远,实际自然可以就在自己的身边”,从红山到紫金山,丰富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正是建立人与自然连接的场域,使人爱上自然,进而包括在校园等场域保护身边的自然。
吴老师提到,当初恰恰是和本期营员相仿年龄时,在南京求学第一次接触到环保公益,这次涓流行动的优秀年轻人们来到南京,一起学习、体验、交流,期待大家在环保公益路上相互陪伴走得更远。
随后,三位重磅嘉宾的分享,从不同角度揭开了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图景与实践路径。
周延老师是南京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专注动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
周老师从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物种、遗传、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其中生态系统对于人类和环境来说具有支持、调节、供给和文化四大功能,周老师以南京当地玄武湖湿地生态系统、紫金山森林生态系统等不同的生态系统为例,详细展开人类城市生活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可能性,说明了城市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周老师提到,了解和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监测物种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而一个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也可以通过监测指示物种的生存情况来了解,比如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水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蝴蝶。
周延老师分享了自己多年观察鸟类和蝴蝶的经验,强调生物学基础知识需要长期积累的“水磨功夫”,并结合具体例子向同学们讲解如何辨认城市常见的鸟种、蝴蝶、兽类、两栖动物。
结合科研和环保公益领域工作的经历,周老师也向同学们分享了社团活动的经验。他提到,对外交流时先了解交流对象的特征,再准备与对方切身相关的故事,能够与他人共情,“把自己的事和对方的事结合起来,事情才做得成。”
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的恽梦婷老师带来了南京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精彩故事。她讲述了“黑鸢5号”历经6000公里迁徙归来的感人经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联系;同时介绍了“蝴蝶爷爷”坚守44年保护中华虎凤蝶,以及他们发起“抢救‘小虎’口粮杜衡”的计划,“我们希望用五年时间,为小虎们建一个粮仓。”
在保护本土物种方面,南京积极种植和监测秤锤树,联合科教联盟守护着这片区域的生态链稳定。面对入侵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动员了1200多名志愿者参与清除行动,并推动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
公益项目如“送中华绒螯蟹回家”则凝聚了多方力量,打通了小蟹宝宝的回家通道,促进了公众对生态文明的关注与参与。南京还开展了300多场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举办了“生态文明第一课”、环保小局长项目,激发青少年和市民的环保热情。
针对长江江豚保护,组织了百万网友参与的直播,推进退捕还鱼、增殖放流等举措,让江豚数量持续增长。恽老师呼吁“让人与自然相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绵薄之力”。
生物多样性是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分享活动中,南方基金的张琬怡老师系统性介绍了ESG投资理念,并阐述了金融机构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实践与思考,拓展了大家的视野。
张老师指出,ESG投资的本质是通过环境、社会和治理维度的综合分析,识别具备长期价值创造能力的企业,以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南方基金已将ESG纳入公司长期发展战略,从管理架构、流程制度和业务工具等方面,持续推进ESG与公司投研及运营管理体系的融合。截至2024年末,公司自主研发的ESG评级体系覆盖超5100+A股企业和7100+发债主体,为识别和研究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关键议题的风险和机遇提供工具支持。
近年来,南方基金持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积极引导资金流入绿色低碳的行业和符合可持续发展导向的企业。此外,作为新加入“涓流行动”的资助方,南方基金从公益端不断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创新路径,计划未来通过资金支持、能力建设及公众教育等方式,助力不同阶段环保人才的成长和培养。正如她表示,“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仅是公益,还是对未来生产力的投资。”
8月6日下午,红山动物园宣教部高原老师向我们分享了南京红山动物园的物种保护相关经验,随后,他带领我们进行红山动物园的自然教育导览。
高原老师提到,人类在城市中穿梭,却往往忽视城市化建设前这里的原住民是本土物种,而改造建设后,人类是否也应该思考未来人与自然相处到底依据怎样的标准,思考应该走向怎样的远方。
例如,城市管理就是自然保育尤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关注本土物种多样性保护,往往不在于你做了多少,而在于你没做多少”;不过度清扫落叶是为了给两栖爬行动物活动的空间,本土植物如野草野花往往是最基础的生产者,自然倒下的树木成为了陆地上的“鲸落“为生态圈继续供给养分……
“彻底不做”并不是唯一准则,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一门哲学智慧。高原老师还分享了很多行动故事:在将寸头草坪做成高低错落的生态花园,给园区内“本土居民”留下歇脚地;为了给两栖动物晒太阳的空间,砌起了更容易升温的石墙;为了给蕨类植物拓展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建立起了高景观树木下的荫生花园空间......
关于蜜蜂的故事也很有启发性。动物园起初经常收到人被蜂蜇的反映,一度犹豫是否要移走蜂巢。后来经过观察,他们发现,蜂类对震动极为敏感,一旦感到环境震动,就更可能蜇人。于是,动物园决定不搬走蜂巢,而是面向游客和工作人员开展科普教育。结果,园区内被蜇的情况几乎消失了。
人类与万物的相处之道,始终绕不开“距离”与“了解”这两个命题,而背后是与万物共享呼吸的谦卑。
8月6日晚,小伙伴们来到南京紫金山脚下,在自然教育引导师黄鹞老师的带领下,边走边看,了解南京本土山林生态里的夜行生物,感受着自然的治愈力量。
一天勤织一张网的“环保蜘蛛”,它到了第二天就会回收旧网,开始新一天的忙碌
8月5日上午,营期最后的活动以 “大学生环保公益实践演讲与分组讨论” 收尾。
5位来自全国高校的青年环保行动者——赵紫棋、袁琳星、龙嘉馨、柳巴乔、周涛——轮番登台,讲述他们在环保公益实践中的故事,分享行动过程中的所学、所思、所感与所行。
在台上,他们谈起了对于行动意义的迷茫和探索,讲到“孤勇者”的恐惧、行动的力量、青年行动者互相看见和连接的喜悦,也分享了环保公益带给自己的价值、在行动中摸索出的实践路径......在探寻与尝试中,他们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因一方园,我们悄然践行可持续:食堂光盘、垃圾分类,将永续理念融入衣食住行的缝隙。”
“涓流行动这一类的活动,给了我希望。咖啡渣再利用、资源循环、鸟撞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原来在环保这条路上,从来不缺伙伴,他们在各自热爱的议题中发光发热。”
通过他们真诚的分享,其他伙伴不仅更完整地了解他们的项目实践,也被他们在过程中的求索和成长深深打动。后续将以推文形式详细呈现部分伙伴的分享内容。
在演讲之后,活动进入分组讨论环节,现场采用“世界咖啡馆”的方式,由涓流行动青年导师赵俊、于悦洋,来自浙江海洋大学沐渔护海团队的指导老师于霄和西交利物浦大学自然学社的指导老师陈正,各自负责一个主题带领同学们展开交流,四个主题分别为:项目设计、项目管理、环保传播、职业规划。在一桌桌的交流声中,经验与灵感在空气中流动,又将为同学们未来的行动注入新的能量和启思。
作为各高校优秀的环保行动青年,营员们既有主动性,又有组织经验。加入青年环保公益精英营,他们不仅是参与者,也成为了活动组织者、主动分享和交流者。
环保组提前制定了《营员环保公约》发到群里,还发起“光盘行动”打卡挑战,鼓励营员把环保理念落到每一餐。
相聚的第一晚,大家在活动组组织的破冰活动中分享各自的环保足迹:堆肥利用、环境监测、生态保护、科普宣传…… 精彩纷呈的项目与行动打开了大家的话匣,伙伴们一见如故,分散各地的绿色力量在此刻汇聚,展现出涓流行动的坚实力量。
8月5日下午,付新宇同学带领大家进行自然教育体验,伙伴们两两一组,轮流带领对方闭着眼睛通过嗅觉、触觉、味觉、听觉感受自然,并将收集到的叶子进行“对对碰大比拼”,通过小小的仪式和互动就能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的魅力——这便是自然教育的魔力!
营期还设有文创分享和“行动照片墙”。伙伴们带来各自精美的文创与宣传物料,展示、交换,让彼此的行动与故事更立体、更鲜活。
8月5日晚,伙伴们围坐畅聊,围绕职业发展、团队组织热情展开探讨。大家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困惑,或是为同伴解惑,出谋划策。不只是活动期间,从吃饭间隙到夜宵聊天,交流在任何时间都在发生。环保公益的路上从来不平坦,幸而在这相遇的角落,伙伴们以环保之心共勉,用爱发出的电点亮了彼此的灯。
三天很短,但很多伙伴在营期结束都表示“此次南京之旅,不虚此行”,相信这次营期不仅是一次学习之旅,还是一次充电之旅。
期待伙伴们将这份喜悦、感动和收获,继续带到各自的生活和行动中,化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的生生不息的涓流力量。
“一个长江”环境保护公益项目由华泰证券于2018年设立,以长江流域为重点区域,携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NGO和高校、自然保护地及社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乡村生态振兴,并以ESG为纽带,促进保护机构与资本市场对话合作,引导资本向善。
2022年5月,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华泰证券合作设立“一个长江”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在资助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同时,还将为环保公益行业提供持续的动能,助力不同阶段人才的成长,包括培养具有经济、环境、社会议题平衡感的领军人才,奖励一线青年骨干,资助有志于环境保护事业的大学生科学、理性地开展环保行动。
合一绿是一家环保公益组织,以“每个人都能认识到环境问题并行动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愿景,致力于“通过赋予行动方法知识,使得人人可以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通过成长课程、导师辅导、信息平台、实践资助来赋能绿色社区、污染防治、自然保护、气候变化等各种环保相关的组织及行动者。核心团队有着十多年的支持环保行动者的经验,成绩斐然,合作伙伴遍及中国各省区。
1998年3月6日,南方基金作为国内首批规范的基金管理公司正式成立,成为我国“新基金时代的起始标志。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公司在持续为基金持有人创造卓越投资回报的同时,积极履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竭尽所能,为人民谋福祉。
为更加专业和可持续地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南方基金于2011年7月25日捐资800万元设立广东省南方基金慈善基金会,主要从事奖教助学、救济赈灾、扶贫济困、环境保护等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履行慈善基金会宗旨,践行公司社会责任,塑造有爱心、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社会公益形象。